亿元玉米种子案新节点
这起索赔金额高达1.0065亿元的玉米种子案,在开庭审理半年后出现新节点。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表示该案已申请延长审限,主因是其“疑难复杂”。
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受关注
3月20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五批“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”,15个案例3个涉及玉米种子。植物品种亲子关系鉴定尚无通行标准,如何证明被诉杂交品种系使用授权品种生产而来,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。也是3月,农业农村部部署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,重点作物排名第一的便是玉米。
三个玉米品种引发亿元纠纷
2024年8月,原告某种子公司与被告某公司等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一案开庭。原告称被告在无授权情况下,种植自己有品种权的三个玉米品种,要求赔偿1.0065亿元。因原告申请对涉及技术秘密部分不予公开审理,庭审分两部分进行。日前,法院表示属疑难复杂案件,尚未审结,已申请延长审理期限。
案件为何引发关注
因高额索赔额,本案引发公众高度关注。种业领域更关注作物亲本保护问题,比如涉案玉米品种究竟是否侵权。植物品种亲子关系鉴定尚无通行标准,本案中一份《检验报告》成为焦点,其检测依据也备受关注。
玉米种子纠纷多发
玉米是重要口粮来源,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。近年来,玉米种子纠纷不时发生,最高法第五批“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”中,15个案例3个涉及玉米。索赔上亿元的纠纷也有先例。
植物品种侵权案背后
玉米种子纠纷频发,是因为植物品种亲子关系鉴定尚缺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。实践中,鉴定结论缺乏科学性,权利人和被诉侵权人往往各持己见,争议较大。最高法在发布典型案例时指出,通过举证责任转移、检测方法科学性审查等查明技术事实,切实解决因缺乏鉴定标准导致的技术事实认定难题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惊了!三个玉米品种“无授权”种植,种子公司竟索赔上亿!咋回事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